顶装煤焦炉机械设备主要由装煤车、推焦机、拦焦机、熄焦车、电机车和煤气交换机等设备组成。侧装煤焦炉机械设备主要由捣固机、装煤推焦机或分体形式即装煤车和推焦机)、拦焦机、熄焦车、电机车、消烟除尘车和煤气交换机等设备组成。
7.63m焦炉投产后,焦炉生产时烟尘放散严重,特别是炉门放散。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曾通过加强炉门修理,加强人工堵烟等措施,取得了控制炉门烟尘放散的初步效果,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装煤后的炉门烟尘放散需要投入大量人工调烟,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焦炉清洁生产始终处于被动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原焦炉炉门存在的设计弊端,阐述了炉门密封结构的改造方案。
原炉门设计为整体钢性铸造件,不具备可调性能,Z型整体轧制不锈钢刀边的负公差(-4.6mm)热装于炉门体,固定于炉门体的炉门夹板,按压力轴的可调余量进行定位。焦炉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炉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曲度变形。7.63m焦炉炉框变形量一般在15mm以内。维修后的炉门在第1次对门装煤后,调节分两个阶段:一是根据炉门刀边与炉框间隙的大小,对周边的88个调节螺钉进行全面调节,直至密封,无一丝烟尘泄漏方为合格;二是在周转若干循环后,因螺钉调节失效,继续调节炉门夹板。原设计调节力的传递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
焦炉机械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现场环境恶劣、作业频繁、程序复杂、人工操作的机车一旦造成失误将使得红焦落地,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发生。
经分析整个控制系统具有容量大、控制分散、控制规律复杂、控制精度高、控制参数多等典型特征,因此设计一个先进可靠的控制系统尤为重要。结合焦炉机械工艺特点和工业现场条件该控制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及要求:
(1)传统的现场级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是单一的测控点,这种控制系统存在底层数据不全、信息集成能力不强、系统开放性集成性差、可靠性低、可维护性不高等诸多缺点。因此为了克服传统控制系统的缺点,控制网络应设置为基于以太网及PROFIBUS-DP结构,面向设备的现场总线控制网络和面向自动化的主干控制网络的接入节点形式,从而保留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各自优点,并互为补充。
(2)由于焦化厂环境恶劣,存在高温、灰尘、腐蚀性气体及焦炉移动车辆的频繁移动和工艺上的对位精度的要求,需根据目标距离通过变频器对走行电机进行高要求的速度控制,同时应结合变频器的速度特性设置 优的电机速度运行控制曲线,满足对位 、运行平稳的控制功能。
(3)焦炉机械运行机构繁多,每个单元机构均由多个油缸组成,且每个油缸的工艺动作流程均有连贯性,另外受设备的工艺布置要求限制,大部分机构的可视性差,上述工艺特点要求控制系统应设置一个开放的可视化的过程控制环节,将生产和过程自动化集成为一个系统,使操作与监控的设计成为可能,并应具备故障报警、记录操作数据、记录事件数据、详细说明操作及维修的信息及趋势等生产管理功能。
(4)考虑到生产和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控制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控制系统可通过设备层网络采集编码器与油缸位移传感器等数据信号,实时控制电机与油缸的行程动作。具备上述要求特点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可扩展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同时实现了控制单元的分散布置和工艺流程的集中控制,减少了电缆的数量,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