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04年,彼时淘宝网才成立一年,京东也才开始进行电商业务布局,而亚马逊已经是市值超过160亿美元(按照当时汇率计算超过1000亿)的***电商霸主。
这一年,亚马逊的***战略正是高速扩张期,斥资7500万美元收购由雷军、陈年等人创办的网后,亚马逊成功占据了中国电商板块一角。随后亚马逊的在华业务一路增长,2008年时在中国B2C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15.4%。
然而,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这一数字在7年后,已经跌至不到1%。
从数据来看,亚马逊想要在主营的电商领域跟中国本土的巨头们竞争下去,切回份额,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中国本土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亚马逊已经无法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选择进行战略调整,关掉本土第三方电商业务,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抉择。
事实上,中亚电商业务的战略收缩,已经不是***了。
根据公开资料,2018年4袁亚马逊亲自向商家发出邮件通知——自2018年8月30日起,亚马逊中国不再为中国第三方国内卖家提供FBA服务(Fulfillment by Amazon,是亚马逊向第三方卖家提供的外包物流服务)。
2018年,亚马逊中国开始上演裁员风波,运营团队从2000多人压缩到不足1000人,总体人员下降超过50%。
同时,2017年底,亚马逊在中国的库存金额相比2015年同期大幅下降50%,在中国的仓库面积也比2016年减少50%,到2018年底,亚马逊在中国的13个运营中心只剩下北京、昆山和广州三个城市,广州运营中心也于2019年初关闭。
2019年2袁“收购合并”消息传出,有传言称亚马逊中国的跨境业务将和网易考拉合并。对此,双方拒绝做出评论。
但目前来看,收缩的业务基本都是电商服务领域,无论是根据路透社的消息,还是亚马逊的回应,此次战略调整首先被关闭的,都将是中国本土的“第三方”商户服务。
亚马逊的自营业务目前仍然“前途未卜”,但亚马逊已经明确称,有意继续从事海外销售业务的卖家可入驻海外购。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不再能从中国本地第三方商家那里购买商品,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亚马逊的***商店从美国、英国、丹麦和日本订购商品。并拥有中、港、台、新、马、泰、日本专线;我们始终秉承以客户需求为遵向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门对门、仓对仓的一站式服务。2021年,亚马逊卖家溢出的趋势愈发明显。亚马逊平台越来越注重消费端的用户体验,在卖家端更倾向于有生产力、产品力和品牌力的卖家。所以,亚马逊的进入门槛正在不断提升。对一些中小卖家而言,其投入产出的边际收益降低,需要重投入才会有产出,经营风险变大。
从2020年的旺季可以看出,尽管数据显示整体旺季表现不错,但是由于上半年暴发的海外疫情带来订单的大幅增长,所以大部分卖家对年终旺季都有比较高的预期,旺季备货量可能远超往年。然而,2020年的年终旺季并未如预期那样订单远超往年,旺季结束后,不少卖家库存压力大增。所以,2021年年初,卖家的清仓去库存化带来新一波竞争踩踏。
另一方面,独立站的势能已经开始形成。亚马逊提高门槛,同时不少卖家面临年终旺季库存滞销,因此2021年越来越多的亚马逊卖家启动独立站业务,开始两条腿走路。
雨果近期的一份卖家调研报告显示,受访的几百位卖家中,有34%卖家明确计划在2021年将布局独立站业务,另有20%卖家也在考虑。
亚马逊卖家开启独立站业务,有一个独立站“站群”卖家没有的优势,就是供应链。当他们在逐步理解和掌握独立站的流量逻辑和玩法之后,这种现金流快的商业模式对这些卖家大有助益,形成亚马逊与独立站双轮驱动的品牌出海新模式。
不过,亚马逊卖家布局独立站业务,建议千万不能用原来玩亚马逊的思维去做独立站。亚马逊卖家启动独立站业务,必须先破而后立,除了供应链沉淀,其他的东西可能都很难用到独立站上。甚至有时候,现有供应链可能都是阻碍你做好独立站的重要因素。
2021年,市场分化的趋势还会更加激进,除了亚马逊等主流平台,以及独立站业务模式之外,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启他们的小语种电商平台业务。雨果最近的一份问卷调研显示,2021年,他们除了布局北美、欧洲市场之外,还准备出击拉美、东南亚、韩国、日本、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