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出血病发病规律
草鱼出血病的病原是草鱼呼肠弧病毒及草鱼小RNA病毒,主要通过水体和寄生虫进行传播。该病在水温25-30℃时发病最为严重。草鱼出血病全年有2个明显的高峰阶段:
高峰期是6月初到7月初,此时水温超过了25℃,草鱼出血病发病严重,主要危害养殖二龄草鱼。
第二个高峰期是9月份到10月份,此时水温下降到30℃以下,主要侵害一龄草鱼,死亡率高达90%以上。
症状:
1、“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1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严重时肌肉均呈红色,鳃丝因严重出血而苍白,一般在体长5-10cm的草鱼种上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部、头顶、口腔和眼睑等明显充血,有时眼球突出,一般在体长10cm以上草鱼种上出现。
3、“肠炎”型:病鱼常见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全部或者局部呈鲜红色,轻者可呈现出血点和肠壁环状出血。但肠道壁仍具有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鳔、肝胆、脾肾内脏点状出血,体表亦可见出血点,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各种规格的草鱼种都可见到。
诊断:目前草鱼出血病的诊断尚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尚在制定中。我们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水温22-30℃,草鱼、青鱼大量死亡,而其他同塘鱼类并无此现象,病鱼出现红鳍、红鳃盖、红肠和红肌肉等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应作为草鱼出血病疑似病例。
注意:细菌性肠炎与以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的区别。活检时,患草鱼出血病的病鱼肠道壁弹性好,肠壁内黏液较少,严重时肠道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患肠炎病的病鱼肠道弹性较差,肠道内黏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黏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草鱼出血病的暴发一般有如下几点原因:
1、草鱼苗种本身携带病毒。
2、免疫力下降:经过越冬养殖,草鱼食性逐渐从植物性转为饲料转变,胃肠功能羸弱,免疫力相对低下。
3、水质: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气候不稳定、消杀类药物的滥用等因素易造成水体藻、菌相的失衡,同时随着投喂量的增大,水质问题愈发突出。
4、随着温度逐渐上升,草鱼出血病病毒繁殖复制能力增强,鱼体迅速产生大量病毒。
5、春季对寄生虫的杀灭不及时或不彻底,寄生虫的感染进一步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也为病毒的入侵埋下了祸根。
6、不当的操作导致草鱼的应激加大如外用杀虫剂、刺激性大的消毒剂的使用,以及拉网、加大投喂等不当操作。以上的因素最终导致该病的暴发。
目前针对已发病塘口常规方法及药物不能有效治疗,对于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养殖户家人们需要树立“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观念,并通过保持健康的鱼体、优良的环境、投喂优质的饲料及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筑起坚实的防御屏障。
预防:
1、苗种投放:不要购买带毒鱼苗,应在鱼种放养前选择安全、高效商品疫苗进行注射免疫(人工注射疫苗),再通过口服免疫增强动保产品(君无影),提高其免疫力与抗病力的方法来降低或控制死亡量。
2、环境调控:开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底质、水质改良(定期使用抵青青改底),避免天气不稳,上下水层交换后造成底部有害物质的上翻对草鱼带来的应激危害。
3、投喂管理:随着气温回升,其免疫机能和肠道机能虚弱,选择优质、营养均衡的草鱼专用饲料,应逐步、缓慢恢复缓投喂量,切记盲目加料,避免肝胆综合征。
4、免疫增强:在疾病高发期和高温季节(5月至9月),建议定期内服:君无影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治疗:外用:聚维酮碘消毒。内服:车静+君无影+金肝利胆连用7天。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已确诊该病,不能使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消毒药类进行消毒,更不得使用外用杀虫药作为治疗药物。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流行季节与细菌性疾病有重叠,因此,在预防病毒病的同时还应该做好细菌性病害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