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简介:
嘌呤霉素是由白黑链霉菌发酵代谢产生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杀死革兰氏阳性菌,各种动物和昆虫细胞。作用机制在于嘌呤霉素是氨酰-tRNA分子3’末端的类似物,能够与核糖体的A位点结合并掺入到延伸的肽链中。嘌呤霉素同A位点结合后,不会参与随后的任何反应,从而导致蛋白质合成的提前终止并释放出C-末端含有嘌呤霉素的不成熟多肽。
别名:二盐酸嘌呤霉素;嘌呤霉素盐酸盐
CAS:58-58-2
分子式:C22H29N7O5 · 2HCl
分子量:544.44
纯度:≥98%
储存条件:-20℃
外观:白色粉末
单位:瓶
有效期:3年
应用:
常用于筛选能够表达pac基因(puror)的细胞株,一般2天内可以杀死99%的不表达pac基因的细胞。
使用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参阅相关文献配制和使用)
用蒸馏水溶解,参考浓度为50mg/ml,过滤除菌后分装于-20℃冻存;也可溶于甲醇,配制成10 mg/ml的储存液。
筛选哺乳动物细胞的建议浓度为1-10ug/ml,*佳工作浓度可根据剂量反应曲线确定。
嘌呤霉素剂量反应曲线的确定(以shRNA转染或者慢病毒感染为例):
嘌呤霉素的有效筛选浓度与细胞类型、生长状态、细胞密度、细胞代谢及细胞所处细胞周期等因素相关。为了筛选到稳定表达的shRNA或感染病毒的细胞株,确定杀死未转染/感染细胞的*低浓度嘌呤霉素非常重要。对于初次使用的细胞,一般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适合自身实验体系的剂量反应曲线(dose-response curve or kill curve)。
1、在24孔板中以5~8×104cells/孔的密度接种细胞,接种够量的孔以便进行后续的剂量梯度实验。细胞培养箱内培养过夜。
2、在培养过夜后的细胞中更换新鲜配制的筛选培养基,该筛选培养基为含不同浓度嘌呤霉素的新鲜培养基(如0、1、2.5、5、7.5、10μg/ml等),更换培养基后在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3、由于嘌呤霉素可以快速作用于细胞,一般2天内可以杀死99%的未表达pac基因的细胞,所以在加嘌呤霉素后的1-2天就可以进行观察细胞存活率,从而确定有效杀死正常细胞的药物*低浓度。如果细胞耐药性比较强,需要每日观察,一般4-10天内即可确定嘌呤霉素的*低浓度。
哺乳动物稳定表达细胞株的筛选:
转染含有pac基因的质粒或者感染含有该基因的病毒后,即可筛选稳定表达株。
1、细胞转染或感染48小时后,将细胞置于含有适当浓度嘌呤霉素的新鲜培养基中培养,此为处理组。
注意:当细胞处于分裂活跃期时,抗生素作用最明显。细胞过于密集,抗生素产生的效力会明显下降,所以细胞的密度*好不超过25%。建议同时做一个正常细胞的对照组。转染或感染48小时后,如果细胞过密也可以消化后重新接种细胞,培养过夜后即可进行嘌呤霉素筛选。
2、每隔2-3天,更换含有嘌呤霉素的培养基。
3、筛选7天后,对照组正常细胞应该100%死亡,处理组中存活的细胞为表达pac基因的细胞。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多克隆或单克隆细胞的筛选。
注意:每日进行细胞生长状态的观察。嘌呤霉素的筛选至少需要24小时,有效浓度嘌呤霉素的筛选周期一般在2-10天。
4、待细胞可以稳定生长后,嘌呤霉素的浓度可以减半用于后续的培养。在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后,一般建议嘌呤霉素也持续加入,并2-3天更换含有嘌呤霉素的新鲜培养液。
注意事项:
1、 本产品仅供科研使用。请勿用于医药、临床诊断或治疗,食品及化妆品等用途
2、 本产品为有毒化合物,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