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特产时令蔬菜洪山菜苔的历史故事 洪山菜苔种植历史悠久。武汉市瑞丰洪山菜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智能化,同时,正在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化基地。我们不断将优质的农产品,送至人们的舌尖。 企业之发展,科技为龙头。
历史悠久的美味菜苔,历朝历代都有记载。1907年出版的《湖北乡村地理》中有这样的记载:“马鞍之煤、宝通寺之菜,黄鹄矶头之鲤,均占优胜之土物也。”书中的“宝通寺菜”是菜苔的代名词。菜苔的形状很容易辨认,茎是紫色的,叶子是紫色的。到了清末,一些文人墨客还用“塔影钟声映紫菘”来概括菜苔的起源。这句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洪山塔的倒影到达的地方,二是宝通寺的钟声到达的地方。前者仅限于一小块区域,而后者则覆盖了这一区域内30里的半径范围。这一带的洪山菜苔味道特别好,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也就是说,离开这一地区,种下的菜苔会“变色”。
也有很多关于洪山菜苔和名人的故事。清代著名王葆心著有《续汉口丛谈》,记述了同治七年(1868年)任湖广总督的李瀚章对洪山菜苔的“酷嗜”。李瀚章退休回乡时,带着洪山菜苔的种子回到了家乡合肥东乡。但东乡种的菜苔味道远不如武昌,李瀚章就派人“抉洪山土,船载以归”。因此,有人开玩笑说,这位总督“刮了湖北的地”。
民国黎元洪的妻子黎本危也喜欢吃洪山菜苔。每年冬天,黎元洪都会派一位特使到武昌运送菜苔。但菜苔被运到北京后,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为了满足如夫人的口腹之欲,黎元洪也做了“刮地”的蠢事。于是,黎元洪转身,继续用火车运送菜苔。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蔡寄鸥,模仿唐贵妃关于吃荔枝的诗,在《四十年闻见录》中写“汽笛一声妃子笑,火车载得菜薹归”,嘲笑黎元洪坐火车运送菜苔。
1949年,国民政府常务总干事张群在国民党撤退前飞到武汉。临行前,湖北省主席张笃伦为他准备了300斤洪山菜苔,让他带回南京。当时的人们还写诗讽刺:“从此辞去鄂州路,空载洪山菜薹归”。
武汉瑞丰洪山菜薹基地采用传统农法种植,秉承“更绿色,更健康”的农业产业理念,让人们翘首而盼的“金殿御菜”洪山菜薹及更多放心农产品走进千千万万个百姓家庭,让人们真正享受到舌尖上的美味!
公司一直坚持专注于培育优良农产品、输出人民放心菜! 目前,地理标志专门保护制度正在成为中国保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提升特色产品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有效手段,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将一如既往秉承“更绿色,更健康”的农业产业理念,把“洪山菜薹”打造成跨季节、跨地域,集科研种植、农家土特产收购、销售、健康餐饮、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群,让人们翘首而盼的“金殿御菜”洪山菜薹及更多放心农产品走进千千万万个百姓家庭,让人们真正享受到舌尖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