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在同一个病变区域通常仅作一次针刺治疗,多个病变区域的治疗,间隔时间以2-3周为宜。因银质针针刺后人体软组织会进行一次应力调整,特别是邻近部位表现为明显的肌紧张,而针刺部位则往往处于肌松弛状态。
2.对颈椎和胸椎病变伸肌群,尤其是肩胛骨脊柱缘附着的软组织针刺要特别谨慎,切勿刺伤胸膜或脊髓神经。颈椎、胸椎的其它部位及锁骨上窝软组织病变区域禁忌作银质针治疗。
3.银质针治疗不需用针刺手法产生补泻作用,也不需用强刺激手法产生镇痛作用。因为密集型的针刺方法能够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和肌肉松弛效应。
4.若艾球燃烧加热值高峰时,因针体选择欠长会使针眼周围皮肤产生灼痛难忍,此时可用备好的装满凉水的20ml注射器将水从针头喷出直至高热的针柄,瞬间即可降温而消除灼痛。但切勿使用酒精代替凉水,以免引燃酒精发生烫伤。
五、临床治疗机理初探
临床观察表明,银质针疗法的功效有三种:(1)消除炎症反应,(2)增加局部血供,(3)松解肌肉痉挛。也就是通过银质针的复杂治疗机理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问题,该疗法具有以上三种功效的综合作用。
针刺镇痛的原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理论课题,其中枢神经不同层次的痛觉信号的调节控制,传入大脑皮层,进行分析与整合,脊髓后角皮质下延髓中缝核群、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其他核团如海马、小脑顶核、丘脑中央核、红核、腹侧网状核等均参与了镇痛机制。国内外学者在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化学等领域作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针刺治疗人体软组织疼痛的外周机制则研究得甚少。作者通过测定银质针针刺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一个月的软组织病变局部深层组织血流量的变化的临床实验,证明银质针治疗有明显的增加局部血运是作用。采用血流量检测仪XLT—8型血流图记录仪,用其描记高频电流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肌体阻抗变化曲线,从而检测病变区局部组织的血流量。50例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患者检测结果为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血流量50%—150%,平均97.88%(p<0.01);治疗后一个月测定较治疗前增加20%—40%平均为34.7%(p<0.01)。
关于银质针针刺对人体软组织损害所致的肌痉挛产生较持久的解痉或松弛效应,作者作了一些初探。对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银质针针刺疗法前后进行腰部骶棘肌临床肌电图对照与跟踪检查。结果提示治疗前全部病例有自发性电活动,治疗后有7例减少,4例消失。治疗前3例运动单位平均时限低于正常值的80%,为肌源性损害表现,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该疗法肌肉解痉功效的取得主要包括下列因素:(1)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炎症反应的消除,(2)损害性病变区域血运较长时间的增加,(3)持久的肌痉挛可引起类似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变化产生肌筋膜内压力增高,此疗法可以达到松解减压目的。为此,我们对1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的腰椎新鲜棘肌样本进行磷脂酶A2(PLA2)活性测定,并与10例非炎症性疾患的手术病人的附着于胸大肌样本对照,结果提示实验组样本PLA2活性测定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测定值。电子显微镜检查实验组样本显示肌细胞核线粒体肿胀数目少;线粒体内嵴的数量及嵴上颗粒减少;细胞间质内可见幼稚血管网,血管内有红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以上电镜观察结果支持肌肉的炎症性反应。整片可见肌细胞明暗带结构完整,而肌肉结构本身并无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