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步骤。[1]在常规消毒下于每个进针点各作0.5%利多卡因注射液皮内注射,皮丘直径为5mm。亦可采用恩纳乳剂(含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局部涂抹进针点,一小时后即产生局麻作用;[2]选择已高压消毒的长度合适的(中号)银质针分别刺入进针点,对准深层病变区域方向作直刺或斜刺,经皮下、肌肉及筋膜直达骨膜附着处(软组织压痛点);[3]进针完毕后,在每枚银质针的针尾上套置装入一个带有传感器的竹筒式加热探头,连接于银质针导热控温巡检仪。该仪器对加热温度可以自动设置、动态显示,时间可以自动设置与报警。加热15分钟后起针,进针点碘酒消毒,纱布覆盖固定。
4.注意事项:[1]该疗法不需用针刺补泻手法,其主要治疗机制是导热作用;[2]腹部耻骨上缘进针点不能直刺,以免进入腹腔损伤膀胱和小肠;[3]大腿根部耻骨上下支进针点须向内后方斜刺,则不会伤及股动静脉血管。
讨论
1.发病机制:腰背部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腰腹痛有特定的发病部位,主要是腰部深层肌、腰方肌和腹内、外斜肌在腰椎椎板、小关节、横突、第12肋下缘与髂嵴附着处。这些相关肌群受累及,会在肌肉与骨膜附着处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疼痛。肌肉及筋膜的持续性损害使原有的炎症反应变为慢性病理发展过程,即造成上述肌肉及其腰背筋膜的炎性粘连、纤维组织增生与挛缩,尤其是深层腰背筋膜的炎性粘连与挛缩。这样,不可避免地会不断牵拉刺激累及腹横筋膜、腰大肌筋膜和后腹膜,从而引发腹部疼痛。本组14例临床上仅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上述软组织损害的特定部位,对椎管内病变未作任何处置,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说明软组织性腰腹痛病于临床中客观存在。
腰背部相关肌群及腰背筋膜的挛缩又必然会产生对相应的周围神经与血管的机械性压迫和牵拉,造成神经损害及传导功能障碍。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有运动神经传导障碍的疾患和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效应器的刺激性输入,都可以使该效应器及与其有联系的脊椎神经反应“超过敏”。“超过敏的神经”和使其支配的结构,对平常的刺激会产生异常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