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数控
冲床产生故障频率的高低,数控冲床的整个使用寿命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使用故障期、相对稳定运行期以及寿命终了期。
一:初始使用故障期
从整机安装调试后,开始运行半年至一年期间,故障频率较高,一般无规律可寻。
从机械角度看,在这段时期里,主机虽然经过了试生产磨合,但由于零件的加工表面还存在着微观和宏观的几何形状偏差,在完全磨合前,表面还较粗糙;部件在装配中还存在着形位误差,在机床使用初期可能引起较大的磨合磨损,使机床相对运动部件之间产生过大间隙。另外,由于新的混凝土地基的内应力还未平衡和稳定,也使机床产生某些精度偏差。从电气角度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及执行部件使用大量的电子电力器件,这些元件和装置在制造厂虽然经过严格筛选和整机考机等处理,但在实际运行时,由于交变负荷及电路开、关的瞬时"浪涌"电流和反电动势等的冲击,使某些元器件经受不起初期冲击,因电流或电压击穿而失效,致使整个设备出现故障。一般来说,在这个时期,电气、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故障发生率较高,为此,要加强对机床的监测,定期对机床进行机电调整,以保证设备各种运行参数处于技术规范内。
二:相对稳定运行期
设备在经历了初期阶段各种电气元件的老化,机械零件的磨舍和调整后,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正常运行期,此时各类元器件器质性的故障较为少见,但不排除偶发性故障的产生,所以,在这个时期内要坚持做好设备运行记录,以备排除故障时参考。同时要坚持每隔6个月对设备做一次机电综合检测和校核。这个时期内,机电故障发生率小,且大多数可以排除。相对稳定运行期较长,一般为7~10年。
三:寿命终了期
机床进入寿命终了期后,各类元器件开始加速磨损和老化,故障率开始逐年递增.。故障性质属于渐发性和器质性的。例如橡胶件的老化,轴衬和液压缸的磨损,限位开关接触灵敏度以及某些电子元器件品质因素开始下降等,大多数渐发性故障具有规律性在这个时期内,同样要坚持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所发生的故障大多数是可以排除的。由于数控冲床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设备,因此,对它的维护和故酌断,既有常规的方法和手段,又有专门的技术和检测手段。故障诊断时往往不能单纯地从机械方面或电气方面来考虑,而必须进行综合全面地分析。
冲压模具拉伸模具冲孔
模具连续模具成型模具,冲压模,冲床模具的使用(1)凸模磨损太快主要原因:①模具间隙偏小,一般建议模具总间隙为材料板厚的20%~25%。②凸凹模具的对中性不好,包括模座和模具导向组件及转塔镶套精度不足等原因造成模具对中性不好。③凸模温度过高,主要是由于同一模具连续长时间冲压造成冲头过热。④模具刃磨方法不当,造成模具退火,磨损加剧。⑤局部的单边冲切,如步冲、冲角或剪切时,侧向力会使冲头偏向一边,该边的间隙减小,造成模具磨损严重,如果机床模具安装精度不高,严重的会使冲头偏过下模,造成凸模和凹模损坏。(2)模具带料问题模具带料会造成废料反弹,其相关因素:①模具刃口的锋利程度,刃口的圆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废料反弹。②模具的入模量,机床每个工位的入模量是一定的,模具入模量小,容易造成废料反弹。③模具的间隙是否合理,如果模具间隙不合适,容易造成废料反弹。④被加工板材表面是否存在较多的油物。⑤弹簧疲劳损坏。防止模具带料的方法:①使用专用的防带料凹模。②模具经常刃磨保持锋利,并退磁处理。③增大凹模间隙。④采用斜刃口模具代替平刃口模具。⑤模具安装退料器。⑥合理增大模具的入模量。⑦检查模具弹簧或卸料套的疲劳强度。(3)模具对中性问题模具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冲芯各侧位置的磨损量不同,有的部分有较大划痕,磨损较快,这种情况在细窄的长方模具上特别明显。该问题主要原因:①机床转塔设计或加工精度不足,主要是上下转盘的模具安装座的对中性不好。②模具的设计或加工精度不能满足要求。③模具凸模的导套精度不够。④模具间隙选择不合适。⑤模具安装座或模具导套由于长期使用磨损造成对中性不好。为防止模具磨损不一致,应:①定期采用对中芯棒对机床转塔和安装座进行对中性检查调整。②及时更换模具导套并选用合适间隙的凸凹模具。③采用全导程模具。④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发现后及时查找原因,避免造成更大损失。(4)特殊成形模具使用为满足生产需要,经常需要使用成形模具或特殊模具,主要有桥形模具、百叶窗模具、沉孔形模具、翻孔攻螺纹模具、凸台模具、拉伸模具、组合式模具等,使用特殊或成形模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成形模具价格较高,通常是普通模具的4~5倍。为避免失误,应注意和遵循以下原则:①模具安装时进行方向检查,确保模具凸凹模安装方向一致。②根据要求正确调整模具的冲压深度,每次调整最好不超过0.15mm.③使用较低的冲切速度。④板材要平整无变形或翘起。⑤成形加工位置应尽量远离夹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