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通风换气,用室外新鲜空气来稀释室内空气污染物,使浓度降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依据污染物发生源的大小、污染物种类及其量多少,决定采用全面通风还是局部通风,以及通风量大小。在一般家庭居室内,每人每小时需要新风量约为 30m3。
1.开窗、通风换气的作用
开窗通风可以始终保持室内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是改善住宅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新风量越大,发生建筑病综合症的风险就越小。即使在较寒冷的冬季,也最好能开一些窗户,使室外的新鲜空气能进入室内。 2.通风形式
多数建筑物都是透气的,建筑框架有许多进气和出气的渠道,如窗户、门,电线出入口、楼基等孔洞。外部空气的进入受建筑物保温外壳的密封度及风速和内外温差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通常在寒冷和刮风天进入 /排出换气程度大。还可看到:当在无风、温和天气,温差较小时,不管保护外壳密封度如何换气程度大大降低。
室内外温差产生的压差在建筑物底部吸入空气而使空气在楼顶压出。这就是烟囱效应。在高楼中尤为明显。
自然通风与门窗的开闭程度有关。敞开的门窗对换气有明显影响,取决于开、闭幅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及风速和室外温差。没有长年温度控制的居民楼内在非夏季主要靠此法通风。
需全年控制温度的大办公楼要靠机械系统通风。机械通风系统被用来控制楼内温度;控制相对湿度;造成室内外压差;提供防火安全的气流;产生使气流流动以改进保暖条件。 3.存在问题
(1)通风占加热和制冷开销的 50%,因此,如果减少用于通风的室外空气就能节省能量。所以大楼设计师就设法减少用于通风的室外空气。在许多情况下,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100%靠再循环空气,没有室外空气进入这些系统。
(2)提供的空气混合不当。在大多数取暖、通风、空调系统中进入和返回的入口和出口往往在天棚,每个孔之间隔约1米远。这就造成进气和下部空气的层差。根据最近的研究,进入的空气有 50%形成层差而且没经过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而被排出。如果房间有入气口没有回气口,气体就不能充分混合,进入的气体明显减少。 5.发挥新风效应
发挥新风效应,既要注重新风的量,更要注重新风的质。引入低污染的新风,同时减少或者消除新风处理、传递和扩散过程中的污染。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合理选择新风取风口的位置;②加强新风过滤,改变通常只做粗效过滤的观念;③提倡新风直接入室,缩短新风年龄,减少途径污染。入室新风年龄越小,途径污染越少,新风品质越好,对人的有益作用越大。
合理的气流组织即是合理布置送排风口,充分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区,减少送风死角,以提高室内的换气效果,充分稀释室内污染物浓度,从而提高空气品质。对于集中式全空气系统,应当设计独立的新风系统;对大空间,可以设置岗位送新风系统;在高大型公共建筑中可以采用置换通风,将清洁新鲜的空气直接送入人体活动区,避免污浊空气的再利用,保证工作区的空气品质;对半集中式的风机盘管系统,除新风直接送入房间外,应增设集中排风,这样才能发挥新风效应;对分散式的分体式空调房间采用双向新风换气机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同时有利于节能。
6.局限性
从直觉上看,通风可明显降低室内污染浓度。这对间断性污染,如吸烟、使用煤气炉尤为如此。但是,对于连续不断产生的污染问题就不一样了。对甲醛污染源而言,其释放率是挥发压梯度或空气空间中的甲醛值的函数。通风使该值降低,而释放量却增加了。增加的释放速度部分抵消了稀释和清除的降低值。因此,其效率大大低于污染为间歇性的、释放量恒定的情况。所以,通风有其局限性。特别是污染源很强,或因成本限值而通风速率一定时 (如活动房间和大工厂厂房),其局限性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