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抗震支吊架发展形势
地 震
是一种能够对人类造成巨大灾害和损失的自然现象,从古至今,每次发生地震都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震的研究和理解也有了足够的进步,然而当前的科技水平依然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目前应该做的更多的,不是预测,而是预防。那么为什么说砌体结构受地震影响最大,钢结构影响最小呢?从专业角度分析的话,可能太过深奥,我们深入简出,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砌体结构
通俗的理解,即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见到的红砖+水泥,由工人堆砌而成的房屋。由于其本身材料属于脆性材料,抗拉抗剪强度较差,抗变形能力小,并且一般砖块的自重较大,使得砖块承受的地震力也相应增大。特别是农村地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造的房屋,大部分都是砖混砌体结构,墙体是空心的,又没有规范的圈梁和构造柱进行加强,一旦发生地震,此类建筑往往都是最先倒塌的。
底框砖混结构
同样也是在上世纪建造的房屋,也有很多都是采取这种结构,底层框架一般为空旷大厅,作为商店、车库等,上部多层砌体结构作为居民住宅。上部砌体结构基本也是采用砖块材料,在平面布置上纵横墙较密,不仅自重大,而且侧向抵抗位移的刚度较大。底层框架为相对柔性体系,其侧移刚度比上层小得多,在布置上形成下柔上刚的结构形式。发生地震时,即使地震力不算大,但由于底层结构未进入弹塑性变形,地震力没有得到较多的消耗,导致结构上层的砌体遭到破坏。
当发生较大地震时,对于底层框架结构的建筑来说,底层受到的地震剪力是最大的,而底层框架结构受到剪力产生弹塑性变形造成明显的水平方向位移(可以理解成为水平摇摆),当其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引起底层抗震墙体刚度大幅度退化,框架承受了大量的地震力引起底层框架梁、板节点功能失效,造成结构坍塌。甚至有些底层框架结构几乎全部是柱子,不设置抗震墙,抗震性能极低。
通俗的理解则是成群的柱子支撑起一栋建筑,上面重,下面轻。如果单靠柱子,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建筑就倒塌了。需要在底层柱子中增设抗震墙。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一些基础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若构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通过内部钢筋的布设来控制结构性能。两个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混凝土结构,很可能因为内部钢筋布置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很大的结构性能。
通俗理解则是:矩形一经摇摆很容易就倾斜倒塌,如果在矩形的四个角上加固一些小杆件,则稳固性大大增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这个小杆件,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配筋”。合理的配筋将会大大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
钢材基本上属各向同性材料,抗拉、抗压、扛剪强度均很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各个部件之间发生变形能够自行协调,抵消地震力的作用。而且钢结构还可以看作比较理想的弹塑性结构,可以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从而具有较高的抵抗强烈地震的能力。钢结构相对于其他结构自重轻,这也大大减轻了地震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