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是我国室内重要的陈设器物,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那时候就有屏风了。最早的屏风是斧扆,或写作“黼依”,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在周朝,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这是天子名位与权力的象征。此外,周天子在冬至祭时,背后“设黄邸”,即屏风。此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后世屏风与此斧扆,可谓一脉相承。
屏风最初的用途是挡风和遮蔽。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的院落形式,不如今天房屋建筑那样封闭严谨,故为了挡风,古人开始建造出屏风这种器物。今天古建筑院落内临门而设的影壁(或称照壁)也源于此。随着屏风的普遍使用,它又逐渐变为建造内部可以移动的精巧隔断,人们将屏风摆放在室内的不同位置,排位不同,意义也不同,多是聚气生财、冲煞辟邪之意。随着工艺的不断进步,屏风逐渐由原来的实用品演进为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工艺品,成为古人居室里具有观赏的陈设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