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将受到天然有机物、氨氮、微量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但经过处理后可再次利用的水源水统称为微污染水,此类水源部分指标超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体规定的范围,而且污染物成分复杂、难以生物降解、危害较大,对微污染水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水处理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絮凝作为常规的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污染物,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适应污染物负荷变化大的优势。微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较低,絮凝水解产物所能捕获的微粒较少,使得形成的絮体小而松散,沉降速度较慢,因此微污染水对絮凝反应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也一直是水处理技术领域的难点。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价格低廉、制备工艺成熟,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是一种阳离子型有机助凝剂,分子质量大、水溶性好、安全无毒,是近年来有机絮凝剂的研究热点。将PAC与PDMDAAC制备成PAC- PDMDAAC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可发挥各组分的协同增效作用,弥补单一絮凝剂的缺点,从而提高污水的絮凝效果。
PAC与PDMDAAC质量比分别为20:1、10:1、5:1时,PAC-PDMDAAC对浊度、DOC去除率均随着PDMDAAC所占比例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浊度、DOC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2.1%、55.2%,这是因为带正电荷的PDMDAAC增强了PAC-PDMDAAC的电中和能力,通过压缩带负电污染物的扩散层,将污染物吸附在表面生成微絮体,同时絮体之间再经吸附架桥作用产生凝聚,形成尺寸更大的絮体,从而达到絮凝效果;当PAC与PDMDAAC质量比为2:1时,PDMDAAC含量偏高,PAC-PDMDAAC的黏度增大,高分子链间的交联程度变大,因此克服分子作用力达到扩散水解的难度也越大,导致PAC-PDMDAAC水解得不够彻底,影响了絮凝效果,此外过剩的PDMDAAC还会使脱稳的絮体周围带上相反的电荷而重新稳定,因此浊度、DOC去除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PAC与PDMDAAC质量比为5:1时的絮凝效果最佳。
结论
(1)PAC与PDMDAAC质量比、PAC-PDMDAAC投加量与pH对微污染水的絮凝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当PAC与PDMDAAC质量比为5:1、PAC-PDMDAAC投加量为30 mg/L时,浊度去除率、DOC去除率分别为94.6%、59.7%;当pH为5.0时,PAC- PDMDAAC对带负电荷污染物的电中和能力最强,同时PAC的水解产物可通过吸附架桥与络合反应对污染物产生絮凝作用,因此曲线平衡时的FI指数最大,絮凝效果最佳。
(2)曲线平衡后的FI指数随着快搅强度的增大而变小,分形维数随着快搅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快搅强度过大或搅拌时间过长,均不利于絮体的凝聚生长;当搅拌时间为1 min时,分形维数随着快搅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搅拌时间增加至2 min及3 min时,分形维数随着快搅强度的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