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器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雍容华贵的造型、富丽堂皇的色彩、寓意吉祥的纹饰以及超凡脱俗的展现手法,至今仍魅力不减。虽然它是一种源自阿拉伯的工艺,但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很快便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和画珐琅,分别于不同时期在中国出现。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其原产地在今天的中东地区。公元11世纪,中东的阿拉伯人已开始制作和使用掐丝珐琅。约在13-14世纪,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珐琅工艺虽是舶来品,但一经传入中国,即与中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掐丝珐琅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宁德珐琅彩器鉴定。
珐琅器与中国历史悠久的玉器、漆器、青铜、陶瓷等相比,历史要短暂得多,见于文字著录则更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中首次记录了珐琅工艺的渊源、特点和用途,“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儿盏之类,多为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清玩也。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内府作者细润可爱”。《格古要论》是研究中国早期珐琅器的一部重要文献。宁德珐琅彩器鉴定。
因文献记载过于少而简单,老一辈专家通过对现存掐丝珐琅器的排比、分析与研究,推断出中国最早的珐琅实物为元代制品。元代珐琅器器形端庄大方,构图舒朗流畅,釉色明艳温润,具有宝石般的半透明光泽。唯原配珐琅器较少,大部分被后人改装过,存量,弥足珍贵。宁德珐琅彩器鉴定。
“御用监”为明代制作珐琅器的官方机构。整个明代,仅宣德、景泰、嘉靖、万历四朝的器物署有官方年款。因明早期的洪武、永乐没有署款的标准器,故在年代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与模糊性,但在实物中确有一些珐琅器具有早于宣德而又不同于元代的特点风格,如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贯耳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簋式炉等。
宣德款珐琅的器形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铜器相似,有罐、碗、盘、盒、花觚、炉、双陆盘等;纹饰以勾莲花为主,并出现了龙、凤、狮及四季花卉图案;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铸款或阴刻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炉的掐丝与釉色为典型的宣德风格。宁德珐琅彩器鉴定。
万历款掐丝珐琅在器形、图案、釉色、款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形成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出现了烛台、甪端等新的器形;珐琅釉基本失透,不再具有半透明的光泽;款识改为“大明万历年造”掐丝填红釉款和“大明万历年造”阴刻双线款。掐丝珐琅双狮戏球长方盘,在珐琅釉色上具有万历朝珐琅风格。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的“工厂”——造办处,下设几十个作坊,珐琅作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扬州、广州、九江、北京等地也制作具有地方风格的掐丝珐琅。宁德珐琅彩器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