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米粉企业的大米加工能力约30×104 t/a。废水主要为洗米水、冷取水以及清洗设备和地面的冲洗水, 废水排水量以及水质波动较大, COD为3 000~5 500 mg/L, 平均为3 750 mg/L。废水中需去除的污染物主要是米粉类碳水化合物, 易生物降解, 因此废水处理工艺要有耐冲击负荷的能力和可靠的运行稳定性。
目前, 米粉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有UASB预处理和水解酸化—SBR, 尚未见到采用混凝预处理/ABR/SBR组合工艺处理米粉废水的报道。
根据现场考察, 该企业米粉车间废水产生量约120 m3/d, 废水流经格栅、多级沉淀池后截留原料中的碎米和颗粒较大的米粉, 沉淀池的沉淀物定期打捞全部回收, 经晾晒后作畜牧饲料。再投加PAC进行混凝沉淀, 出水溢流到ABR, 在此将大分子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的有机物, 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同时降解大部分COD, 然后出水进入中间池, 由潜水泵提升至SBR反应池, 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出水先进入格栅用于拦截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后流到调节池, 调节池内设穿孔曝气管道设备1套, 提升泵2台, 起均化水质、水量的作用。出水流入多级沉淀池。
多级沉淀池为厂方原有设施, 由于废水的悬浮物浓度较高, 可以实现米粉、米粒和废水的初步分离, 沉淀物定期打捞, 防止废水酸化。多级沉淀池1座, 钢混结构, 分成3格, 有效容积为22.5 m3, 水力停留时间为4.5 h。
混凝反应槽的停留时间为15 min, 废水与投加的PAC搅拌反应后产生的絮体进入到斜管沉淀池, 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2.0 m3/ (m2·h) , 总高为3.5 m, 配高为2 m的斜管, 配有1套加药系统 (包括溶药桶、搅拌机、计量泵和反应桶等) 。
2.2 ABR
设ABR反应池1座, 钢混结构, 设计进水COD为3 050 mg/L, 设计停留时间为24 h, 预计COD去除率为80%, 有机负荷为2.3 kgCOD/ (m3·d) , 属于低负荷运行, 有效池容为120 m3。 ABR反应器设计为2个并联的池子, 每池分为4格, 每格上室宽与下流室宽之比约为3 ∶1, 每个反应室内置半软性填料, 使厌氧污泥能够很快地挂膜, 有利于产酸菌和厌氧菌的生长, 保证充足的微生物量, 使进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充分降解去除。
2.3 SBR
设SBR反应池1座, 钢混结构, 设计进水COD为790 mg/L, MLSS为3 000 mg/L, 污泥负荷为0.32 kgCOD/ (kgMLSS·d) , 排出比为1/2, 有效池容为100 m3, 每天运行2个周期, 一个周期为12 h, 其中进水2 h、曝气反应6 h (通过底部的微孔曝气头进行曝气, 采用限制曝气, 有利于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完全静止沉淀2 h、排水1.5 h、闲置0.5 h, 采用罗茨风机2台 (交替使用) , 空气流量采用高负荷运行 (0.5~1.5 kgO2/kgBOD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