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利螺杆压缩机回油故障维修
开利100匹,线圈毁了两次,维修使用后四个月,出现回油不正常,大部分时间都在低油
位运转。
落差4M,机组在上,无油分。 这是安装工艺的痹病造成的后果。
首先,安装中应尽量避免压缩机高于系统的其它装置。如果实在避免不了的,系统又无油分的,应在压缩机的出口排气管上加设U形或Q形“回油弯”,并在回油弯后还得将管路直立向上走一段,再平行一段后向下,利用润滑油的粘度及重力将油在压缩机出口时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排入系统。
我建议在蒸发器的出口和回气管路中间各加一个U型弯.
吸气管路设计
- 水平吸气管路沿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要有大于 0.5% 的斜度; - 水平吸气管路的截面,必须保证气体流速不小于 3.6m/s ;
- 在垂直的吸气管路中,必须保证气体流速不小于 7.6~12m/s ; - 大于 12m/s 的气体流速,不能明显改善回油,会产生高的噪声 并导致较高的吸气管路压力降;
- 在每一垂直吸气管路的底部,必须设立一个U形回油弯 ; - 如果垂直吸气管路高度超过 5~6m,则每增加 5~6m 必须设立 一个U形回油弯;
- U形回油弯的长度要尽可能的短,避免聚集过多的油;
蒸发器吸气管路设计
- 当系统不采用抽空循环时,在每个蒸发器的出口,应设U形截流弯, 以防止停机时液体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压缩机;
- 当吸气上升管和蒸发器相连时,中间应留有一段水平管和截流弯, 用于安装感温包;防止膨胀阀产生误动作;
我还是有质疑:
1、如果压缩机的位置高于系统中的其它装置,毫无疑问,其中的润滑油特别容易进入系统的其它部位,但最后必须把带出的润滑油回至压缩机,关键是处于较低位置的蒸发器及其它
装置中的油怎么能回至落差较高的压缩机里?
2、系统中的油既然已经进到了回气管中,那何必还要加设回油弯呢?没有回油弯流体的阻力不是更小吗?吸气阻力越小制冷效果不是越好吗?无非就是考虑回油产生“液击”的可能。我想油既然能回至回气管,不如与低压气体混合慢慢吸进压缩机,在这其中没有必要再进行分离了。设置了回油弯反而造成管内的积油,如果回油弯设置的角度不对,反而更有可
能引起液击事故。 螺杆压缩机开利回油故障维修
当然,制冷工质能与润滑油相溶,但由于温度的变化、油的粘度、比重(或重力)及其容器管路的死角弯度阻力等方面的影响,就容易使润滑油积存,将有部分积油无法回至压缩机。如果问题严重,或时间越长,必将会造成压缩机缺油,影响润滑,直至损坏压缩机。所以在压缩机的位置高于系统中的其它装置时,为了阻止润滑油的带出,依靠油的重力及回油弯的阻力,利用混合气体在管壁上的磨擦而得到一定的分离,分离的油层通过回油弯安装的理想角度和位差顺管壁流回压缩机。特别是在停机后,回油弯里积存的油就会很容易地流回压缩
机,所以还是选择在压缩机的出口处设置回油弯好,如同设置的油分离器一样。 如果压缩机的位置比系统的其它装置都低的话,一般就不会存在回油的问题,回油弯我看就可以免去。
像你第一条的疑问也就是我要在回气管路上设置回油弯的原因.
第二条的做法我也有个疑问在排气管设置回油弯积聚的油靠什么返回到压缩机?这样的话排气阻力也是要增大的也就相当于要增加功耗了,像你所说压缩机在停机的情况下,油能回到压缩机,你这里应该是指回到压缩机的排气侧吧?压缩机在运转一段时间后,吸排气阀片并不能像新机那样严密,也就是说你排气腔里的油很容易进到汽缸内(单指活塞机),在下次启动时是不是更容易造成油击?
图2在回气管(吸气管)上设置的多段回油弯里积存的油也不知如何回到压缩机里?图3
也同样存在排气阻力啊,也会增加功耗了。
图1正像我主张的在排气管上设置的回油弯,而且弯后再向上走一段,油的分离效果会好些。至于弯里所积存的油怎么回至压缩机,可以在弯的最低处开个小孔,装个小调节阀(回油阀),再接管至压缩机的曲轴箱。运行中微开小调节阀,使油回至压缩机里,就像油分底部设置的回油阀一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