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机械制造技术从理论转入实践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看到终展现出来的实物成果,还应设置综合评价标准,考察机械制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评价体系的固化,技术使用者的能力几乎很难从传统的考评机制中得到反映。
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升级过程之所以不那么顺利,究其原因,还是院校在培养机械制造人才的方法上存在不足,以及国家对工业机械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导致有关的设备设施短缺情况。当前机械制造产业虽然已经获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并且发展前景广阔,但还是不够成熟,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对高职院校进行资金、技术的扶持,为技术的更新升级提供后勤物资保障。
如果说实践技能是机械制造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那么岗位需求就是培养人才的指向标。对机械制造人才的教学培养不能够脱离与社会实际而独自发展,而是会朝着立足于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首先,在机械基础知识部分,院校应选取当前较为常见的机械用具和使用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其次,在技能方面,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多组织模拟实践活动,建立模拟车间结构的实践区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感受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作出相应的、恰当的处理。后,在机械制造综合技能方面,学校应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从旁指导,学习者很有可能会遇到学习上的瓶颈。由于机械制造是比较注重实践性的,因此院校在培养这门的任课老师时,不仅仅需要看重其理论研究能力和学科地位,更应看重其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高职院校还应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活动,更新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升他们的技能,并在学期结束后对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进行一个考察评估。
为了让准从业者获得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在其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囊括许多方面的内容,综合考量。不仅要看到他们的知识掌握能力、技能使用情况,还要看到其自主创新能力和思考判断能力,这样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是否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是否符合成为人才的要求。例如,在进行技能测验时,不能有教师从旁指导,所考察的内容也需要设置一定难度,不能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灵活运用技能的能力。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我国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也少不了机械制造的身影。有关院校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建立机械制造技术实训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更的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