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厂而言,人员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维修工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人员自身素质,维修人员要具备以下重要条件:1)知识面较广,具备一定的外语、计算机、自动控制与机床结构方面基础知识;2)经过设备培训,掌握数控、PLC及CNC相关知识;3)具有责任心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4)熟练掌握现场各种设备(测试仪器、仪表),能够运用相关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当接到设备出问题的报告后,维修人员要尽快与现场人员进行,掌握现场信息及设备故障情况,如机床型号、故障现象及现场是否有备件等,从而预判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原因,在到达现场前准备好相关技术资料及维修工具,从而做好维修准备工作[1]。
2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现场维修是整个维修工作的重中之重,维修人员在现场要对设备展开诊断,判断并找到故障原因,恢复机床运行。在诊断过程中,维修人员要对整个设备线路进行检测,找到故障所在的具体位置。1)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当现场资料较为齐全时,维修人员可以先阅读资料来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判断故障所致的部位,逐一进行检查,初步进行判断。当设备出现报警时,一般在数控机床的显示屏上会出现故障的相应信息,维修人员可以依据信息显示在数控机床说明书中找到报警号及处理方法。但是,有的数控机床由于反映电气接口控制方面或PLC的故障,这就需要更为详尽的排查,从而根据逻辑关系找到故障点来解决问题。2)故障检查方法。常规检查法:维修人员用眼初步判断故障,仔细检查保险丝、元器件是否完好无损,是否存在烧焦等现象,由此来判断数控机床设备内部是否有过流等问题。仪器测量法:维修人员通过常规仪器检测按照系统设备结构、电路图对故障进行检测,看系统的电压、电流及脉冲信号是否完好,由此来判断故障所在。如,电源输入电压超限,这就需要监控电压来排除其它原因。系统自我诊断:现代数控机床有着很强的自我诊断能力,能够实时监控机床中各部分的工作状态,遇到故障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及时介入避免更严重后果。上述诊断方法只是简单介绍,并没有严格界限,维修人员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维修,这也有赖于自身的经验积累。3)常见故障分析。①位置环出现故障,如位控环出现报警、测量元件出现故障等;②伺服驱动系统故障,因电压冲击或波动造成设备系统损坏、电机高速转动造成速度环开环或正反馈而出现无控制指令故障;③电源电压失效或出现故障;④PLC逻辑控制出现逻辑故障;⑤由于环境或操作不当导致数控机床出现故障等等。上述都是在维修中常见的机床故障。4)故障排除方法。①初始化复位,拷贝好机床存储的相关数据后进行初始化复位,判断故障是否存在如果仍然无法排除则进行检查硬件;②更改参数,修改程序参数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③备件替换法,通过准备好的备件来替换掉诊断出问题的元器件,使机床 投入正常运行;④电源质量法,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电源质量,稳定电源波动。在维修工作完成后,维修人员要注意进行记录,对于未出现故障的地方不能进行任意修改,避免出现二次故障[2]。